真知真行 

                      

語云: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曰 予何人也 舜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 有人說:聖賢皆是聖賢作 那有凡夫作聖賢 是錯的 應是:聖賢皆由凡夫作 那有聖賢作聖賢 當你看過王鳳儀言行錄 便再不能說自己沒有條件成聖賢 

 

王鳳儀善人 出身窮苦 且從未入學 半生替人作傭工 而成就聖賢 只憑一生中以身作則 真知真行 流露天理良心 行持仁義禮智信 設宣講堂 倡道德 說仁義 啟發人之天性 改過遷善 一生中 渡化無數人變化氣質 明善復初 並感化很多人 投入弘道之事業 

 

王善人乳名樹桐 字鳳儀 生於清朝同治三年 歲次甲子 十月初二日子時 家鄉是熱河省 朝陽縣 雲蒙山前 樹林子村人 父名清和 母李氏 有兄弟四人 王善人排行第二 樹林子村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 王家雖有耕地兩畝 但因土地貧脊 又乏水源 所以收成不足維持一家生活 在夏天 王家四兄弟都是赤身露體 沒有衣服穿 但各兄弟年紀漸長 母親特為大哥及二哥王善人 做了肚兜遮醜 但三弟和四弟吵著也要肚兜 母親很為難 又沒能力買布做給他們 他們便吵吵鬧鬧 要穿肚兜 母親心裡難過流淚 王善人說:媽 我不喜歡戴肚兜 給細佬好了 王善人心裡暗自立志 我一生也不戴肚兜 因它使母親難過流淚 所以王善人自小已流露出天性之純孝 王善人十五歲那年 為人看牛 每逢年節便回家探父母 他母親總會留些好吃的給他 王善人總說:這些東西那好吃 我老闆天天都給我們吃 我吃厭了 你給弟弟吃吧 王善人雖然年紀尚少 亦能察知母親心意 擔心自己在外吃不好 故王善人如此說 一方面安慰母親不要擔心 另一方面將好吃的給弟弟們吃 其實王善人在外 沒有好吃的 所以王善人不但天生純孝 更能友愛兄弟 王善人十六歲時 幫人家做童工 裡面很多工人 其中有個工人 時常欺負王善人 因王善人老實好欺 不會還擊 但另一個身材健碩的工人 看不過眼 教王善人不要怕他 跟他鬥 我會幫你 王善人:我不是怕他 因我離開家很遠 來到這裡做工 我媽媽一定很掛心我 怕我有意外 有疾病 若我和別人打架 傳到父母處 他們會很憂心 所以我不和他計較 不是因為我怕他 而是不想增加媽媽的擔心和憂慮

 

所以王善人真是一個孝子 一般人在父母管教下 或可能聽教聽話 但離開父母 有多少人能自我克制 檢點謹慎自己行為操守呢 而王善人就能做到 雖然身處外地 父母不在身旁 亦能顧及父母對自己之憂慮 循規蹈矩 不生事端 不惹禍患 處處謹言慎行 使父母安心 呂祖孝誥:言動視聽之非 俱足辱親令名 舟車飲食之損 俱足虧親全體 唯口無妄言 行無妄動 立無妄視 坐無妄聽 車而恐墜 舟而恐覆 飲而恐醉 食而恐傷 始可謂之敬身 呂祖又云:孝之義大矣哉 夫孝 德之基也 忠之門也 天之心也 地之程也 人之本也 不孝則德之基傾 忠之門塞 天之心覆 地之程缺 人之本賊 故云:百行孝為先 不孝父母 縱然有其他德行 亦不成立 因本立而道生 子曰:孝悌也者 其為仁之本與 人孝順父母 乃天經地義 孝父母是人的本份 不是為了孝順還生孝順兒才孝 不是為了怕因果報應才孝 不是為了害怕地獄之刑罰才孝 不是為了別人之稱讚而孝 孝父母是人天性之流露 是人之至德 至於如何才算是孝 沒有一定之準則 玉食萬方孝也 菽水承歡亦孝也 總之 孝離不開敬 子曰:今之孝者 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 皆能有養 不敬 何以別乎 養犬馬與養父母之別 在於敬心之別 對父母 必須存敬心 和顏悅色 言笑依依 順從父母 不違逆 便是孝順 否則就是忤逆 忤者不合 逆者不順 不順體親心 自己主見太強 不聽父母之言 為之忤逆 報答親恩 是為人子女責任 所謂養兒防老 積穀防飢 動物中亦有羔羊跪乳 烏鴉反哺之孝行 人為萬物之靈 豈可不知恩報本呢 皇母:六尺之軀何處來 雙親鞠育恩深栽 高堂活佛多供養 免使他年風木悲 啞孝子是一位乞丐 尚且行乞供養照顧母親 克盡孝道 舜帝父頑母囂 且能盡孝 我們沒藉口說自己不能行孝 所以欲學聖效賢 必要行持孝悌 詩云:同氣連枝各自榮 些些言語莫傷情 一回相見一回老 能得幾時為弟兄 故兄弟姊妹 能相親相愛 和和氣氣 互相幫助 互相包容體諒 不但是行悌道 最開心安慰的是父母 所以 能盡悌道 孝道在其中

 

有一天 王善人跟父親去鋤田 父子兩人 一邊工作 一邊傾談 父親:我們朝陽人 每人有五畝地 生活便過得去了 當時 王善人心裡暗自立志 將來如能發達 要知足 不多貪求 所以王善人自小聽到好的道理 便立志行持 非圖口說 王善人二十二歲時 幫表哥打工 做了四年勞力的工作 王善人想:自己身材矮 人又笨 要依賴做工才有學習機會 所以 立志從人家的待人處事中 學習人家的好處 故工作時心情愉快 愈做愈起勁 王善人每見到別人為一些工資 和僱主講錢 甚至爭執 便立志一生中 做一個不講價的人 老闆給多少便多少 但對工作 則用良心去做 不因工錢少不賣力或馬虎 因為王善人工作賣力 第二年老闆便加很多人工給他 王善人接過人工 總會自言自語地說:自己又矮又瘦 老闆肯給這工資 真是不少了 因為王善人知足 故時時都很快樂 語云:知足者 貧亦樂 不知足者 富亦憂 世人之苦 不如意 爭鬥邪行 都是因為未明知足之好處 己不如人 便生妄想 巧取豪奪 不安本份 以至聲名狼籍 背棄倫常 很多夫妻吵鬥離異 因不明知足之理 因不知足 故做出對不住對方的事 詩云:人間和氣福運開 家中吵鬧便生災 暗中再加鄰君笑 定規沒有好日來 夫妻緣姻前生定 夫唱婦隨萬事成 百世修來共船渡 千世修來共枕眠 丈夫不可嫌妻醜 妻子切莫嫌夫貧 妻子醜陋前生定 夫家貧苦命生成 命好不到貧家去 命窮難進富家門 夫為家門圖發達 妻勤節儉助良人 平心思念姻緣美 等級無分敬如賓 人之煩惱 很多時來自和人比較 總覺自己不如人 內心忐忑不安 又妬又恨 此種心態 皆因不明知足之好處 詩云:他人騎馬我騎驢 看看眼前我不如 回頭且看推車漢 比上不足下有餘 人能調理內心 明白因果善惡報應之理 便能轉環境 而不為環境所轉 故人能知足 便像王善人一樣 很快樂 因為知足 所以不計較 以天理良心 盡忠職守 做好自己之本份

 

有一年 王善人在一家很節儉的張姓人家工作 立志學儉 每年春天 出外工作 王善人母親必定做兩雙鞋給他 為一年內穿著 王善人很小心穿鞋 故年終只穿了一雙鞋 另一雙便以二吊錢賣給別人 加上一年工資七十吊錢 便有七十二吊錢取回家 幫補家計 而自己一年內亦不花一文錢 所以王善人說:人若用良心工作 不亂花錢 三年必有積蓄 先使未來錢 是現今香港人之趨勢 亦是很多香港人的通病 碌咭 借咭數 左冚右冚 以至冚唔惦 連累家人父母兄弟妻子兒女 如此算是孝悌嗎?比之王善人 立志學儉 不花一文 全數工資給父母維持生計 如我們有先使未來錢之習慣 或不斷揮霍 實應靜心檢討反省改過

 

有一家人家 為了分家產 弟兄互相爭鬥 拿刀動鎗險些鬧出人命 王善人從中盡力勸解 總算沒弄出血案 事後 王善人想:他們為誰而爭家產呢?想來想去 最後明白 是為他們的妻子兒女爭的 想通後 王善人大聲說 我一定要做個不平凡的人 我一定不會為妻子兒女爭財產 而傷手足之情 子曰: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王善人實能做到以上孔子之教導 見人節儉他便學儉 見人爭產 他便立志不重蹈覆轍 見人爭拗工資 便立志不為人工講價 盡自己心力去做 父親暗示知足 他便契悟父親之意 而加以行持 故王善人能成聖賢 實非僥倖 是因為能立志 身體力行之果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 與木石居 與鹿豕遊 其所以異於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及其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 若決江河 沛然莫之能禦也 王陽明夫子: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 立志成聖則聖 立志成賢則賢 凡夫與聖賢之別 非在外表 而是在於內心能否立聖賢之志 而步步趨向聖賢之路 

 

王善人:什麼是道?你做好事 就成好道 你做壞事 就是壞道 做好事好事來 做壞事 壞事來 完全是自作自受 有天理的

 

王善人小時候幫人看牛 盡心盡力 找多草的地方給牛吃飽 牛飲飽水的時候 不叫牛跑 免牛生病 冬天牛媽媽生牛仔時 王善人將牛仔放在炕上 免被凍死 所以王善人看的牛都是肥胖的 牛仔都養得大

 

王善人幫人打工 上工時 必先到兩天 辭工時 又多做兩天才回家 這是自己吃虧 不使人吃虧 他幫張姓人家做工 一做四年 從沒有請過一日假 早上很早起床 晚上又遲睡 凡是應該做的工作 不用老闆吩咐便做妥 將老闆的工作 當是自己的工作 盡心竭力去做 所以王善人辭工時 張老闆都不捨得 並承諾若王善人有事時 一定會幫他 後來王善人有困難 張老闆借錢給他 及幫他買耕地 安頓好家庭生活 成全王善人入宣講堂講善書 王善人:人用好心 做好事 能得好結果 現代人專講掙錢 不肯出力 我不講掙錢 專講掙命 什麼是掙命?就是為人做事 要做到被人佩服 這就是掙命 這就是立命 張老闆若不佩服王善人 那肯幫他買田地呢?所以人用良心做事 不多計較 不求回報 即佛家之無為功德 行無為功德 自得無為福報 王善人家裡窮困 又適逢時年不好 家中衣物 要向周姑丈租借 到年尾要交租 但因家窮 有部份租金未付 因姑丈派人來 追討得很急 王善人便和大哥去周姑丈家求情 希望明年才交租 周姑丈一聽緩期交租 便生氣大罵 你們老王家 一個好人都沒有 你父母窮 你們亦不會發達 譏笑責罵了半晚 王善人一句聲不敢出 等到雞啼 就起身離開 去到十里台 向張老闆借錢 隨即連夜趕回城中 將所欠租金還給周姑丈 王善人沒有因周姑丈之辱罵而動氣 反之 激發他悟道 他要找出原因 第一 為何同是人 窮富有別 第二 為何周姑丈在鄉中有名望 自己沒有 第三 財主是天生的嗎?第四 名望是與生俱來的嗎?於是他發心去周姑丈處做工 了解他為何發財 為何成名

 

王善人在周姑丈處做工 人工很少 他亦樂意做 因王善人的目的是考查周姑丈如何在鄉中能出名及富有 故對周姑丈的一舉一動 都暗中地留意 日子久了才明白 雖然姑丈脾氣不好 但心地很好的 對他母親 至為孝順 晨昏定省 冬溫夏凊 無微不至 大小事情 他母親一開口 他都絕對服從 有一天 鄰居霸佔周姑丈一塊地 周姑丈想去城中告官 她母親不准 並教他吃虧常在 並命他請幾圍酒席 請村長及鄰居親戚朋友見証 任由霸佔土地的鄰居指地劃界 避免日後子孫起紛爭 周姑丈立刻照母親吩咐 宴請霸佔土地的人 並當眾向佔地的鄰居 請酒陪罪說:家母說:地是先人所遺留下來的 我弄不清楚地界 以至和你爭執 今天在眾前輩及親友面前 向你道歉 麻煩你和大家 同到那塊地 由你指定地界所在 另立界石 免日後再傷和氣 侵佔土地的人 聽到周姑丈如此說 即時面紅耳熱說:是我自己老糊塗 弄錯了 地應是你的 一場爭地紛爭 就如此圓滿結束

 

王善人由這件事知道 周姑丈是從孝字立業興家成名 周姑丈雖是孝子 但孝行未完滿 因他將自己六十歲的寡婦親姊 當工人一般 每天和工人一起吃飯 連小孩也看不起他姊姊 王善人勸周姑丈:你姊姊是你母親心肝寶貝 但你叫他和工人一起吃飯 而你一家則在上房吃飯 你母親和她是母女 見女兒和工人一般地位 內心很痛 你母親吃飯時 因不能和女兒一齊吃飯 暗中流淚 你還看不出來 還算是孝子嗎?周姑丈一聽 馬上請姊姊到上房 向姊姊痛哭流淚 認錯改過 以後和姊姊一起吃住 母女姊弟過著幸福的日子

 

從這事 王善人又悟到 佛也是由人修成的 只要你肯做便可 做人要做到使人信服 才算是個好人 別人不服 不算是好人 所以立志佛就來 誠意神就來 心正人就來 身誠物就來 全在我們自己啊

 

從以上所講 王善人受姑丈辱罵 不但不生氣 反激發他悟了很多道 由此可知 世事無絕對 只有真理是絕對的 一般世人 稍遇拂逆 便暴跳如雷 生氣計較 與人結怨 猜疑誤會 嫉妬報復 煩惱障蔽 不平無明 橫結惡緣 但王善人就能把握機會 於逆境中悟道 及找人家之好處 故不但不會氣 反能處處感恩學習 所謂一把無明火 燒盡功德林 世人發無明火之原因 是怨人 人煩惱的原因 很多時由於怨人 丈夫怨妻子 妻子怨丈夫 父母怨兒女 兒女怨父母 朋友互怨 上司下屬互相埋怨 不但生存不快樂 反會結下惡綠 招至禍害 雖知怨人是苦海 越怨人 內心越痛苦 越怨越不是快樂 以至生病 所謂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 君子未能成德 只怪自己修持不足 小人有過失 不責備自己 反將過錯推在他人身上 埋怨別人 數人家不是 有些人雖然咀裡不說 但內心埋怨 怨氣有毒 存在心裡 不但難受 還會生病 等於是自己服毒藥 人若能反省 找自己的不是 自然不會怨人 現今的人 若別人看不起自己 便不快樂 而王善人的姑丈 看不起王善人辱罵他 王善人毫不計較 反而看姑丈的好處 悟姑丈的道 所以只有不怨人的人 一定可以成佛 修道明理之人 有責任感化他人 不要只怪責埋怨別人做不好 修不好 別人不明理 修不好做不好 是我自己沒有方法引渡 沒有德行將他感化 自己做得不好 又點敢去埋怨別人呢 所以 真正明理的人 是不會埋怨人的 若時常埋怨人 怪責人 猜疑人 不滿別人 是因為自己氣量不夠 修持未達 愛心不足 是自己未真正明理 所以一個明理的人 絕對是一個和平的人 王善人有幾句說話非常好:善人不怨人 怨人是惡人 賢人不生氣 生氣是愚人 貴人不發脾氣 發脾氣是賤人 修道人常說 修行要一塵不染 能於一切外境 心不染著 才是一塵不染 若遇了不如意事 即發脾氣 動無明 便是染塵 王善人受姑丈的氣 不但不發火 反而去找姑丈的好處 向他學習 所以找好處 開了天堂路 學道的人很多 真正修得好的人少 為什麼?因心裡想的 都是別人不好的地方 如此 又怎能修得好呢 人人都有好處 正面找不到 從反面去找 能找人好處 到處結善緣 亦無苦惱 若不找人好處 必定多怨 多怨便多苦 能在惡人身上找好處 怨恨自解 因果自消 王善人的老嬸 不喜歡王善人 天天罵王善人 王善人想:惡人也有好處 不然難活在世上 於是日夜沉思 終於想到老嬸的好處 有一天對她說:性是福星 心是祿星 身是壽星 你老人家心地好 遇到別人有困難 你必定熱心幫助 所以你有祿 有吃有穿 你能身體力行幫助人 對人有功勞 所以你能長壽 但你性格剛強 易發脾氣 不肯讓人 故沒有福享 老嬸聽了 心服口服 沒有再罵王善人 因王善人真正找到她的好處 再說她的缺點 她便心服口服 並能改過

 

王善人有位會治病的二大媽 性格刁鑽又剛烈 好飲酒 酒後必罵人 王善人想:她刁鑽 身體健康 我咁善良 但反而有病 是什麼道理呢? 她一定有她的好處 是我沒有找到的 於是王善人立志 若找不到二大媽的好處 便不吃飯 一連餓了三天 睡在床上沉思 到了第四天 果然給他想到了 二大媽的好處 是不記仇 若有某人跟她不和 這人身體若有急病 就算三更半夜 她都一定去為其治病 不會因某人跟自己不和 而報復不去幫他治病 所以這是她的大好處 所以她身體沒有病 是天加福給她 王善人將二大媽的好處 告知二大媽 她聽了之後 不但不再罵王善人 而且更加喜歡他 說他是有良心的好人 所以找好處是行道的根本 找好處是開了天堂路 找好處在五行中是真金 若想找好處 先立志 立志當在沒有絲毫好處的人裡 找出他的好處 在忍無可忍時 還能忍得住 就是大義參天 心裡常存別人的好處 是增長陽氣 能存別人的好處 就多一分陽光 聚得眾人好處 便能聚眾人的陽光 就是聚萬靈 相反 常存別人壞處 是增長陰氣 愚人好自用 自以為是 不找人好處 故多怨 多怨則多苦 賢人能虛心低下 只怕自己做不好 喜歡取人長處 看人好處 所以賢人謙受益 增長才能 心常快樂 世人多煩惱多是非 多猜疑 不能和平共處 因不看人家好處 不認自己不是 中庸:天地之大也 人猶有所憾 天地很偉大 是人之大父母 但尚有未圓滿之處 何況人在天地之間 那能沒有不是之處呢 不是到處都有 低頭也是 抬頭也是 睜眼也是 閉眼也是 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  看老人家不對是抬頭不是 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 心裡沉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 王善人:待人處事之道不明 未能感化父母兄弟姊妹朋友丈夫妻子兒女上司下屬 都是自己不是 人若明白自己之本份 才知道不是 人把天理拋掉 迷失了道理 虧損了情理 才不知道認自己不是 所以真明白性的人 必會認不是 就算是一草一木 也要知道它的性 要是誤用了它 也是虧損它 要真知性 不必求人服你 萬物和人 自然歸服你 別人不服 因不知人家的性 是自己不是之處 未達之處 不要怪人 應趕快修心悟性 明白人以天性為主 以道心為用 一樣物不知它的性 是對不起一樣物 一個人 不知他的性 是對不起這個人 能如此想 才算明道之人 如此 準能認不是 如能把不是認真了 自然神清氣爽 心平氣和 心胸坦蕩 廣結善緣 到處皆能與人和樂共處 亦是一成德之君子

 

語云: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曰 予何人也 舜何人也 有為者亦若是 聖賢皆由凡夫作 那有聖賢作聖賢 當我們聽過王鳳儀之德行 便再不能說自己沒有條件成聖賢 

 

王鳳儀善人 出身窮苦 且從未入學 半生替人作傭工 而成就聖賢 只憑一生中以身作則 真知真行 流露天理良心 行持仁義禮智信 設宣講堂 倡道德 說仁義 啟發人之天性 改過遷善 一生中 渡化無數人變化氣質 明善復初 並感化很多人 投入弘道之事業 

 

boktakhongkong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