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伏妄心          

 

金剛經之源起 須菩提: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住-住真心 真心即自性自然流露之心 即道心

平伏也 征服也 調御也 

妄心即遮障自性之妄念妄心

 

 

人的妄心 如心猿意馬 降伏 即使其馴馴服服

如何降伏妄心  即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伏人的妄心呢?

 

牧牛圖頌

未牧           猙獰頭角咨咆哮 奔走溪山路轉遙             

                    一片黑雲橫谷口 誰知步步犯佳苗

           初調           我有芒繩驀鼻穿 一迴奔競痛加鞭

         從來劣性難調制 猶得山童盡力牽

           受制           漸調漸伏息奔馳 渡水穿雲步步隨

        手把芒繩無少緩 牧童終日自忘疲

           迴首           日久功深始轉頭 顛狂心力漸調柔

          山童未肯全相許 猶把芒繩且繫留

           馴伏           綠楊蔭下古溪邊 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暮碧雲芳草地 牧童歸去不須牽

           無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松下 一曲昇平樂有餘

           任運           柳岸春波夕照中 淡烟芳草綠茸茸

          飢餐渴飲隨時過 石上山童睡正濃

           相忘           白牛常在白雲中 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 白雲明月任西東

           獨照           牛兒無處牧童閑 一片孤雲碧嶂間

         拍手高歌明月下 歸來猶有一重關

          雙泯          人牛不見杳無踪 明月光含萬象空

         若問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叢叢

 

何謂妄心-煩惱心 執著心 分別心 計較心 猜疑心(清潔女工例) 我相心 妒忌心 是非心 貪心 嗔恨心 惡毒心 報復心 陰險心 機心 驕傲心 輕慢心 誑妄心 邪淫心(女藝人在將軍澳區公開表演時 有人在眾目睽睽之下非禮她 最後難逃法網 皆由於內心起了妄心 色心 愚痴心 未能及時降伏 故成大錯)

 

妄心之可怕

1.遮障道心

院長慈悲:妄心生 道心退 妄心使自性不能顯現

夫日本常明 而無或暗 然而不明者 乃浮雲遮蔽也 道心原本常住 無所謂退 然而有退者 是妄心遮障也 故妄心去 道心自顯 然而去妄心 必識何謂妄心 妄心包括氣拘物誘兩種

 

凡人之妄心不退 其於閑居處 或浮浮以傲躁(孫兒斬死祖母) 或默默以昏沉 或雜念之營營 或淫念之悶悶(看色情刊物電影) 及其動也 則固執也 驕傲也 貪嗔痴愛也 (父親踢傷兒子)損人利己也 卑污齷齪也 羡艷愛憎也 種種無非妄心現象 故察人之自朝至夕 自夕至夢 其用心思維 無非氣拘物誘之心 前念未消 後念又續 則一點靈明真宰 幾何不眠於妄念之雲天霧海之中

  

修道之目標 是顯現道心 聖賢仙佛之成功 亦是因為道心顯現之故

佛是常覺的眾生 而眾生是時迷時覺的佛 即是眾生的道心 有時被妄心遮障 有時會光明 所以 眾生時迷時覺 故不能成佛 清靜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 人心好靜而慾牽之 人的內心清靜時 很舒服 但總是要起妄心來擾亂自己

 

2.德性蒙污

所謂修道修德 人之自性 是具足五常德 仁義禮智信 若妄心不去 德性便不會顯現

坤道有婚外情 遭丈夫淋天那水 再放火燒至重傷 丈夫燒死 人之暴力 因妄心遮蔽真心 (妻子妄心 邪淫心 貪慾心失德 丈夫狂妄心 嗔恨心 不能冷靜處事 故成大錯)

地鐵乾道行路 佔坤道便宜 以為神不知 鬼不覺 自以為很聰明 縱然知道 莫奈何 誰不知 這愚痴卑污之行為 自己知 亦有人知 更有天地知 甚可憐 皆因沒有降伏妄心之故

食煙 以為很威 有形有款有格 又怕自己離群 如此支煙就跟自己一世 年少食煙 怕被父母知 年老吸煙 理所當然 都食左咁耐 有損自己之德性 不能戒煙之原因 都是因為被妄心所迷

賭錢 以為可以一朝發達 貪妄心 僥倖心 家庭不顧 連累一家人不安 煩惱失德 亦是因為妄心作崇 沒有去降伏之故

援交少女 現今社會流行在網上識朋友 跟住 便與不認的人作不道德之交易 以賺取金錢 買自己之心頭好 父母若知道自己的女做這些沒有道德的事 真是很傷心難過 所以物慾的妄心 真是令自己德性蒙污 甚至會害死自己 援交少女被殺例 乾道終生坐監

妄心一生 一切自殺 殺人放火 陰謀暗算 害人家破人亡 偷錢偷情偷財偷物 騙財騙色 失道失德 自我膨脹 一切想不到的壞事 都會去做

 

3.破壞和諧

人人都是喜歡和字 以和為貴 和氣生財 和衷共濟 和好如初 世界和平 和平共處 和樂融融 共建和諧社會 風和日麗 和字很好 但妄心會摧毀人類求和諧的意願 

世間到處都有爭鬥 人與人之間 家庭之內 同事之間 都有爭執 社會團體 示威遊行 個個為自己利益去爭取 黨與黨之間的鬥爭 民族與民族的爭鬥 國家與國家的利益衝突 成為戰爭 世人喜歡和平 但偏做不到和諧 歸根究底 都是因為人的妄心不去 道心不存之故

維吾爾族與漢族互相撕殺的原因 是因為維吾爾族覺得漢人有錢 開店舖 生妒忌之心 而漢族的人 又因為計較政府給維吾爾族人的福利很好 心生不份 互相覺對方欺負自己

道場兄弟姊妹 若能降伏自己的妄心 道場必定會和諧 否則 便會產生不和 令師尊師母難過痛心 以下 師尊在某一間佛堂 慈悲一班弟子

恩師慈語﹕

徒兒啊﹗為何心中還有那麼多不平怨氣啊﹗修道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阿﹗不要執著名相,不要被名相所綁,道場中彼此都是兄弟姐妹,不要因一些小事情,而傷害彼此間的和氣,能夠一齊修道辦道,這是多生多世修來的福氣,多生多世的因緣、福德,彼此間要多包容、多關心、多問候。為師無德無能,擔任三曹的重任,你們彼此間要多體諒,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著想,多成全新的道親,用和藹可親,平和的笑容,語氣成全新道親。你們一團和氣,為師才高興啊﹗道場才能夠宏闡啊﹗徒兒啊﹗你們聚在一起,不要攪小圈子,也不要說三道四,道人長短啊﹗要多宣講正理,為師很心痛啊﹗你們能體會嗎?修道修心,要多看看自己的心,多反省自己的日常行為、舉止、言語,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要總覺得是別人的錯,是別人的不是.為何不多看看自己的脾氣,毛病改了多少,為何總認為是別人的錯?而不看看自己的心量,是多麼的狹窄,多麼的沒有包容心﹗為師的心,對每個徒兒都是一樣的,沒有親疏的分別,你們知道嗎?當徒兒意見不和,發生矛盾時,為師是多麼心痛嗎﹗為師的淚,都是在心裡流啊﹗流著的是血淚啊﹗你們體會為師的心嗎?徒兒啊﹗好好修吧﹗不要辜負為師﹗不要辜負老中娘的期望。為師也不容易啊﹗三曹普渡,多重大的責任啊﹗徒兒們要多體諒,體諒為師的心﹗徒此間要互相信任,不要妄自猜疑、猜忌、猜測,疑是毒藥啊﹗會把原有的道心腐蝕掉,信才是根本啊﹗

 

恩師以上的一段由衷肺腑之言,是講出同修不和的原因,都是因為執著心 小氣心 猜疑心 猜忌心 猜測心 計較心 分別心 攪小圈子 只看人非 不反省自己等等的妄心所做成 所以 妄心是會破壞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諧

 

4.墮落地獄

心可做天堂 心可做地獄 又云: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乾道恩將仇報 受恩不感 念怨不休 殺一家四口例

恐怖襲擊事件 世界各地時有發生 有些人 以妄心遮障真心 引爆自殺式炸彈 妄想自己是英雄豪傑 壯烈犧牲 死得轟轟烈烈 誰知是最愚蠢之行為 以暴易暴 最終不能化解問題 反而加深仇恨 死後必定墮落地獄 受閻君之審判 地獄之酷型

 

妄心乃人之大病 世人因為太多妄心 故滿身都是脾氣毛病 邪心惡念 世人身患重病 尚迷昩不知 世間上的人 身體若有病 會去找醫生醫治 但內心有病 卻不去醫理 致使自己墜落苦海 沉輪六道 世世輪轉 不能回家見母 所以今次之法會班名是百痾回春 是希望大家潛藏在內心的種種病 種種的妄心 都能早日康復 太上老君道德經: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 是以不病 聖人不病 以其病病 已經了解道德的人 尚認為自己未夠清楚 故更謹慎自己的人格 不要行差踏錯 此乃上等之人 不明大道之人 郤自以為是 未能將道德行持出來 更而酒色財氣滿身 此等之人 已是有病的人 世人若能恐防自己患病 必常常戒慎恐懼 以防自己有錯失 故不會做出失道失德的行為 聖人心性光明 舉手投足 語默動靜 不離道德 正因為聖人 常存戒慎恐懼之心 不會生出虛妄之念 所以聖人是不病之原因 因為時常戒慎恐懼自己內心有病 所以便沒有病 所以欲要去病 必先要降伏妄心

 

然則 若妄心已起 如何降伏妄心呢

要知錯-道在日常生活當中 修道是件極平常 極平常之事 只要將五倫八德於二六時中 自自然然行之於日用之間 不但獨善其身 而且兼善天下 這便是修道 在日常中 若妄心已起最重要是知錯 不要將一切錯過惡習 作為理所當然 人最大的錯 就是不認錯 還要在內心 以種種理由 去掩飾自己的錯 去支持自己之惡行 如此 即是妄上加妄 正如食煙 飲酒 賭錢 好色 貪心 脾氣大 勿以為幾十年都係咁啦 改不到 算了 這就是不知錯 便不能改過 有位弟子問達摩祖師 古語云:火燒功德林 故不可發脾氣 但人是血性動物 有時發脾氣反而會舒服些 否則脾氣堆積太多 一朝爆炸 不是更慘嗎? 達摩祖師:有云 忍耐是有限度的 故有時發怒 反能使心地清涼些 這也要把握發脾氣的原則 即火燒林邊草 適可而止 不致把情鬧大 若過份的暴怒 有時使人心臟病復發 腦血管破裂 一個修行的人 若輕易發怒 令人輕視 因為修養不夠 凡此皆是火燒功德林的象徵 古德云:愚濁生嗔怒 皆因理不 休添心上火 只作耳邊風 長短家家有 炎涼處處同 是非無實相 究竟總成空 由容忍進至無忍 逆境足下過 逆言耳邊風 逆事看得空 則何事有礙我心呢

 

要改錯語云:知錯能改 善莫大焉 妄念起時 如何改 如何平治

以覺治 不怕念起 只怕覺遲 以覺為師 

        神秀: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以法治 想發脾氣等一等 飲杯凍水 菭街跑一圈 煩惱時不要想 想其他人事 不要鑽牛角尖

 

以理治 想食肉時 我肉眾生肉 形殊理不殊 妒忌人時要去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四相皆由我相所生 嗔恨人時要慈悲寬恕 世人喜講是非時 當起念頭講是非 或講是非時 想想師尊以下一段說話:當面諫言謂之忠言 背後評論謂之是非 不管對於前賢 不管對誰 我們隨時要做一個盡忠言的人 做一個忠心的人 不要做一個是非人 佛做不成 人也做不成 而做一個是非人 不但自己忙 也叫大家一起忙 忙得一團糟 我濟公雖瘋 什麼事都有興趣 對講是非 我沒興趣 如果在過去 我碰到講是非的人 先打死再說 打死了什麼都忘記了 然後再叫醒他 這是我濟公的絕招 自己管束自己 不要說是非話 聽是非言 如果誰要講是講非 就趕快走開 是非止於智者 如有說是非的人 要用理智分析 讓他停止 能讓他停止是非之念 才是功德無量 每日檢討 今天說了幾句好話 幾句不好的話 幾句宣揚別人好處的話 咀巴不要講別人的不好 別人不好是他不好 我們要揚人之善 檢討自己今天是積德 還是缺德 你們都是清口的人 出入都要清不要胡言亂語 濟公說的每一句 都是管事 沒有一句廢話

 

以佛力治-唸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唸無字真經 肉身遇劫及靈性遭劫時用

 

天然古佛:仁義禮智與信哉 人倫修齊樂無涯

視聽言動合理智 安分守己妄心埋

 

平時之存養

找回自己真面目

長沙景岑禪師:學道之人不識真,祇為從來認識神;                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

傅大士:夜夜抱佛眠 朝朝還共起 起坐鎮相隨 語默同居止   纖毫不相識 如身影相似 欲識佛去處 只此語聲是

 

六祖云: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學道人 很多未攪清楚自己的心 是真心 抑或是妄心 甚或未發心去找回自己之真心 未去分別自己之妄心

 

如何去找呢?

活佛恩師:覺照真如面 念念性中存 靜則能朗現 亂則心落偏

 

天然古佛:

人人有座靈山台 行住坐臥誰主宰

稍有錯事驚愧動 原來主翁受妄災

 

若起妄心妄念 會忐忑不安 此乃心雷作用 警惕勿再有邪想邪行 所以求道時立愿 有天譴雷誅之句 即是行為若有偏差 即會受良心的譴責 上天給我們一個善性良心 作為我們身上的主人翁 但是有時候 主人不能作主人翁 因為被家中之奴僕壓倒 主人翁只好躲在一邊 無可奈何 但奴僕之一切作為 主人是清清楚楚的 等於人心血心用事 自性是全部清楚的 下等的人 起心動念 完全愚痴奸詐 談不到什麼善字 這就是危殆不安的血心 必定是墮落地府 中等的人 明白善惡利害關係 雖然努力避惡就善 可惜性迷太深 不能盡棄其血心 起心動念 有時候屬於純粹之道心 有時屬於純粹之人心 內心有時純然天理 有時則有善有惡 時功時過 此乃是賢人之用心也 上等之人 起心動念 沒有不善 行事作為 都是自自然然 純善無惡 不會造作粉飾 舜帝以十六字心法傳給大禹王: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危者 不安也 昏昩也 浮躁也 即人心很危殆不安 而道心惟微 微者精微不易顯也 其不易顯之原因 皆因人心之作崇也 掩蓋道心 故必須惟精惟一 精者純一不雜 一者天理也 即時存精一不雜之天理良心 允執厥中 允執者 時刻謹守 厥中者 中者何也 不偏不倚之心 不偏不倚之理 即人之自性 即謹守著不偏不倚之天理良心 惟有如此 方可由愚人而為賢人 由賢人而達聖人仙佛 故此我們自問自心 如果是血心者 即不是自己之本來面目 當要力除貪妄之血心 以期進於賢關 如果是人心者 亦非自己之真面目 亦須用力去除 以近於道心 而登聖佛之境域也

 

學習心如止水活佛恩師:心能如止水 寒冰不蕩焉

要時常看守著自己的心 慎乎不睹不聞之境 謹乎至隱至微之時

呂祖十試 孟子四十不動心 如來佛如如不動 六祖被追殺 耶穌被釘十字架 舜帝時常遭受虐待毒打 驅逐離家 三次險被殺

 

以上之聖賢仙佛 都是能做到心如止水 寒冰不蕩 所以妄念不生 妄心不起 又何須用降伏之功夫呢 所謂泰山崩前而不倒呀

 

所謂萬法由心生 萬法由心滅 心猿意馬是個心 懸崖勒馬都是講個心 回頭是岸亦是指我們的心 所以妄心去除 以上種種便能做到

 

昔日有凡夫問於修者:子初學道 面有菜色 今則有玉潤之色 何也 修者曰:吾生於兼葭之中 而人於夫子之門 夫子內教吾以克己 外教吾以禮樂 吾心甚樂之羡之 既而出門 則見王者羽麾之美 鐘鼓之樂 侍從之眾 吾亦樂之羡之 夫二者交戰於心中 亦不勝其苦也 故面有菜色 嗣後吾浸潤夫子之道日久 漸能不動浩然之靈 則見美色富貴如土塊耳 自吾立志修養 數十年來 養靈性如保養赤子 如日用飲食 須臾之間 未敢稍失吾性 稍忘吾心 是以今日面有玉潤之色耳 

 

所以修行之人 當內伏淫雜之念 外伏其愛憎羡艷之心 

應該要發心降伏妄心-一切不合天理 不合良心 不依倫常道德的心念 離開五常八德的思想 與及一切貪嗔痴愛的心念 都要發心盡快降伏 不要再停留在心中 若不發心 縱然道理方法滿腹 亦有何益 若不發心降伏妄心 則尚未算是修道之人

 

恩師慈悲:縱未能做到無所住而生其心 亦要做到生其心而不住 那便不會被煩惱物慾所牽

 

 

boktakhongkong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